你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新闻

调研山西:“诊脉”资源型区域转型之路

    山西,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,近30年来以每年占全国煤炭总产量1/4、占全国省际煤炭净调出量七成以上、占全国煤炭出口量50%的比例,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支撑。但这也造就了山西以煤炭开发为基础的单一、粗放、畸形的产业结构,与之相伴生的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、能源消耗过高、安全事故频发……

    可以说,山西经济因煤而兴,因煤而困。如何破解“资源诅咒”,探寻资源型区域转型的成功之路,一直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长期关注的问题。日前,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赴山西省就“推动资源大省产业转型、跨越发展”专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和调研。

    1.“寻医问药”,为走好转型之路

    “新探明的煤炭储量有多少、还能开采多少年?”

    “发展煤化工缺水的问题如何解决?”

    “多年的煤炭资源开发造就的生态赤字如何还清?”

    ……

    一个个事关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,不时被委员们问及。

    考察、调研期间,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介绍了产业结构现状:煤、焦、冶、电四大传统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85%,新兴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小。这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,给山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、抗风险能力都造成严重影响。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使山西省经济增速大幅回落,2009年一季度骤降为-8.1%,为全国倒数第一。

    同时,长时间、大规模、高强度、粗放式的煤炭开采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。山西每年因采煤影响破坏污染的水资源量超过15亿立方米,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近1/8。山西省采煤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高达5000多平方公里,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山西1/8的国土面积。

    这些山西发展的“短板”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、重点。在阳泉考察、调研时,翟若愚委员提出:赞同阳泉以煤炭为基础、走多元化发展的思路。如果上煤化工项目、发电项目,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,还要考虑如果资源用光了怎么办,需要“一条龙”的设计。